“感谢母校培养,感恩老师的严格与关怀,是您们的教诲如灯塔般指引我前行,让我在技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将真诚与感恩传递至每一个角落。”
2004年秋天,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04届计算机班迎来了一位怀揣技术梦想的青年。他来自农村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计算机技术的浓厚兴趣,踏入了这个陌生的环境。迎接他们的,是刚毕业的杨娜老师。她不仅是计算机班的班主任,更是学生们心中的引路人。开学伊始,城市的繁华与网吧的诱惑让他迷失了方向,他沉迷于虚拟世界,学业逐渐荒废。然而,杨老师并没有放弃他。在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,他从一个懵懂少年,逐渐成长为一班之长。杨老师的教诲如同一颗种子,在他心中生根发芽,最终绽放出品德的花朵。他学会了感恩,学会了责任,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。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品格,也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每当他面对挑战时,杨老师的教诲和关怀总是激励着他勇往直前。他深知,正是那段充满挑战与温情的校园生活,成就了今天的自己。
2007年,毕业后,他先是在连云港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担任网站开发工作,凭借不懈努力,一路晋升至技术主管。然而,他深知自己的技术视野受限,渴望突破自我,探寻技术背后的核心奥秘,于是在2009年,他毅然辞去工作,奔赴汇聚世界前沿技术的首都北京。2010年1月,他加入京东,正式成为一名程序员,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。
初入京东时,他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编程新手。面对团队中资深同事们讨论的“接口、实现、方法、类”等技术术语,他一度感到茫然无措。然而,他并未因此退缩,反而暗下决心,誓要与困难斗争到底。白天,他虚心向同事请教,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;夜晚,他挑灯夜读,沉浸在技术书籍的海洋中;周末,他更是放弃休息,来到公司进行技术实践,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。他心中始终萦绕着“不蒸馒头争口气”的信念,以及老师曾经的谆谆教诲,激励着他不断前行。
在人际交往方面,他也一改往日的内向性格,主动与同事交流,积极结识新朋友,学习新技术。即便在多年后的今天,同事们谈起他那段经历,依然感到动容和佩服。一位老同事回忆道:“薛韬主动找到我们,表达出对技术的热爱,愿意与大家学习交流,这在职场中并不多见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正是这些积极主动的行为,奠定了他在京东的技术发展之路。许多当下的技术领导和业务骨干,也都是从那时开始认识他的,这为他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宝贵的人脉基础。
通过这段经历,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,更在团队中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形象,成为了同事们眼中的榜样。
在2015年之前,他全身心投入到公司新业务的拓展与开发中。京东APP上“订酒店、订机票、门票、电影票”等生活类服务,正是他参与搭建的成果。这段一线实践的经历,为他日后走向基础性技术搭建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之后,他从一名普通程序员转型为技术管理者,开启了新的挑战。尽管技术能力日益精进,但管理对他而言却是一片全新的领域。幸运的是,大学期间担任班干部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。他深知,首要任务是搭建好团队班子,明确目标与职责。面对未知,他硬着头皮迎难而上,一边参加公司管理培训,一边在团队中实践。他始终以真诚之心与同事沟通,尽管偶尔也会爆发冲突,但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宝贵的财富。直到今天,他依然心怀感恩,感谢公司给予的机会,感激同事的支持与帮助。
从生活旅行类交易系统,到社区团购、市场营销、广告投放、国际交易、制造、招聘等多个领域,他一步一个脚印,与公司共同成长。
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双11、618大促。
那些挥洒汗水的日夜,是他生活与成长的见证。
薛韬不仅在工作中展现出认真踏实的态度,还积极投身于公司的各类社团活动。令人惊叹的是,这位来自农村、性格偏内向的年轻人,在世界500强的互联网公司中,竟然能够组织并带领团队在辩论赛中勇夺桂冠。这一成就恰恰印证了那句名言:“成功者永远在寻找方法,而失败者总是在寻找借口。”从农村到校园,从校园到社会,从连云港到北京,薛韬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,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向世人证明:一切皆有可能。
在业余时间,薛韬非常注重身体健康,他通过跑步不仅收获了强健的体魄,还赢得了一大批“迷弟迷妹”的喜爱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通过这种独特的社交方式,结识了来自不同领域、不同部门的同事,这为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。可以说,薛韬将社交和跑步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同事们无不称赞他是个“狠人”。